典型的雷雲雲頂高度約8-12公里。由於溫度梯度與重力作用,雷雲中有強烈的擾動,包括風、水和冰,使得雲中的水滴或冰粒帶有電荷。典型的情況是雷雲上半部帶正電荷,下半部的帶電淨值為負。在雷雲的底部有少部分正電荷存在(圖二)。整朵雷雲像一個電偶極(dipole)。
由雷雲產生的閃電有四種型態:第一種是雲層內部的放電現象(Intracloud
discharge),佔所有閃電的絕大部分;第二種是雲對地面的的閃電(Cloud-to-ground
lightning),這是最廣為研究的類型,因為它們對人們的生命財產有極大的威脅性;第三種是雲與雲間的閃電;最後一型為雲對周圍空氣的放電現象(air
discharge),通常發生在雲頂。而本文對閃電的介紹也是針對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也是被研究最多的類型的雲對地的閃電。
三、 雲對地的閃電
在談閃電之前,我們先定義幾個名詞,首先是“一個閃光”(a
flash),這是一整個放電過程(total
discharge),時間約可持續0.2秒,一次閃電是由多個閃光所組成。一個閃光又可由三至四個稱為“一擊”(a
stroke)
的放電單元所組成,每一擊持續的時間約為幾十個毫秒(millisecond)。而每一擊是由一個光度較弱的先遣放電過程(predischarge),稱為“先導過程”(leader
process)與伴隨而來的回擊(return
stroke)所構成。先導過程是由雲層傳遞至地面;先導過程之後是一個快速的、高亮度由地面傳播至雲層的回擊(return
stroke)。每次閃光的第一擊,其先導過程稱為“階梯先導”(stepped
leader)。階梯先導開始於雷雲下半部之負電區與底部的零星正電區之間局部的電崩潰(electrical
breakdown),這使得原先存在於冰粒或小水滴上的電荷更加活潑(mobile),最後雲底的負電荷產生了足夠的電場,可以開闢一條通路到達地面,這個通路稱為階梯先導(圖三)。
每個階梯(step)約長50公尺,階梯與階梯之間,間隔約50微秒(micro
second),接著下一個階梯產生。階梯先導一般的平均速率為1.5×105公尺/秒,約為光速的兩千分之一。若雲底的高度是3公里,那麼階梯先導從雲到地面將花20毫秒的時間,其平均電流約為數百安培,這路徑的半徑約在1到10公尺,將傳遞約5庫侖的電量至地面。
回擊(return
stroke)是跟在階梯先導之後,當階梯先導之通路接近地面就像放了一根導線,強大的電流以極快的速度由地面流至雲層。這一個過程,稱為回擊,約需70微秒的時間。回擊的平均速率約為光速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典型的回擊電流強度約為一至兩萬安培。回擊的亮度相當耀眼,電流很快達到尖峰值(所需時間小於一毫秒)並持續幾毫秒,再落到峰值的一半,並再持續20至60微秒,然後電流減弱到幾百安培,並持續幾個毫秒。回擊的通路(channel)溫度可高達約30000°K,高溫使得通路中的氣體膨脹,於是使得通路急速膨脹,其膨脹速度超過音速,於是產生了音爆,這就是我們聽到的雷聲(thunder)。經過約5至10微秒,通路中的空氣與周圍空氣達成平衡,此時通路的直徑縮到約幾公分大小。圖四中粗的部分即為回擊。如果雷電的電流就此停止流動,那麼閃電之閃光也就結束,但若雷雲仍有放電的能力,將繼續有第二擊或第三擊。
第一擊之回擊結束後,當雷雲又擁有足夠之電場時,第二擊即開始。第二擊開始與上次回擊結束間隔約幾十毫秒。第二擊的先導過程稱為迅速先導(dart
leader),如圖三。當回擊與迅速先導之間隔小於100毫秒,迅速先導將循著上一次回擊的路徑。當間隔時間大於100毫秒時,迅速先導會另闢路徑,但路徑上的某些點仍會變換到原有的回擊路徑上;當間隔時間大於幾百毫秒,那就是另一個閃光的階梯先導了。如同階梯先導,迅速先導的階梯長度也大約是50公尺。傳播速率比階梯先導快,速率約為2×106公尺/秒。而迅速先導傳遞至地面的電量也比階梯先導少。如同階梯先導,在迅速先導之後,接著第二次子回擊。有關階梯先導、迅速先導及回擊的資料列在表一。
閃電除了常見的分枝狀閃電外還有其他形式:熱閃電(heat
lightning)只有閃光而沒有雷聲;平版閃電(sheet
lightning)是取其形狀命名,當閃電引發平板般的片段雲層發光,稱為平板閃電;另外還有念珠閃電(bead
lightning)見圖六,它是因閃電的通路被截段,或發光呈現片段而產生念珠狀的閃電。
四、 結語
閃電是發生於一瞬間的,然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閃電已在雲層與地面之間來回穿梭多次。一次向下的負雷擊(negative
stroke),先是負雷電由上而下至地面,然後強大的正電流由下而上回到雲端,並出現雷聲。從十九世紀末對閃電的研究蓬勃發展至今,閃電對人類而言,仍是具有強大摧毀力、不可捉摸的。雖然如此,閃電對地球上的生態平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閃電會引發森林大火,但也對地球上的植物組成有很大的影響。閃電會擊中高大的樹木:在南美,他可維持高大的松樹與低矮樺樹間的平衡,如無閃電,樺樹將因陽光被遮斷而死亡。閃電每年造成上百人死亡,但它卻是生命之火,在地球誕生之初,閃電被認為是用以製造氨基酸的主要來源並且可維持大氣之臭氧層的平衡。每次閃電可釋放出百萬MeV的能量,最大的功率可達1012瓦,但如何收集仍是個大問題。閃電是一個複雜的自然現象,與地球的生物亦息息相關。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人們對閃電的瞭解,仍相當有限。這個領域,仍有待去開發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