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天打雷劈」大揭密 上一頁

作者:審稿/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 許瑞榮      文章來源:科學人雜誌            留言板

「天打雷劈」大揭密
絕大多數的閃電都發生在雷雨雲中,從雷雨雲的形成到雲層中電荷的產生,乃至於最後閃電發生,其中的過程究竟如何,科學家已漸漸掌握它發生的機制了!
文/盧衍良
審稿/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 許瑞榮

 長久以來,閃電總是讓人感到恐懼,不過人們對於閃電的好奇也從來不曾停止。18世紀中葉富蘭克林首開先鋒探索閃電,開啟人類對閃電現象的了解,經過了數百年來不斷的研究,如今我們已漸漸了解閃電發生的機制主要是雲層中的雲粒子(通常是細微的水滴、冰晶或冰雹)碰撞,使得負電荷累積在雲層下方,並與地表形成電位差。隨著電荷累積越來越多,電位差也越來越大,當強大的電位能足以衝破雲層間或雲層與地表間的大氣隔閡時,便會以電流的形式釋放能量,並伴隨著產生光和聲音,這就是我們所見的閃電。

孕育閃電的雷雨雲

暖濕空氣向上升起,將高空的冷空氣往兩側推擠,使冷空氣向下至原有暖濕空氣的所在地,這也是為什麼在大雷雨之前,常會感到陣陣冷風吹拂的原因。(電腦繪圖:姚裕評)
(1)冰雹和小冰晶被極化成上負下正的粒子;(2)二者碰撞後,小冰晶的負電荷與冰雹的正電荷中和。(電腦繪圖:姚裕評)

 絕大多數的閃電都發生在雷雨雲中。當地表受到強烈陽光照射,會吸熱而升溫,進而加熱地表附近的空氣,使空氣受熱膨脹上升,上層冷空氣下降,形成熱對流(見右圖);上升氣流把溫暖潮濕的空氣送到上空,這些暖濕空氣在高空遇到較冷的氣團,其中蘊含的水氣便凝結成雷雨雲(或稱為積雨雲)。當氣流持續上升,雲也就越積越高,直達更高更冷的高空,雲層中的水氣在此時會不斷累積,變成更大更重的水滴,有的甚至凍結成冰,等到空氣浮力無法支撐時,就會落下成為雨滴或是雪、冰雹。

 雷雨雲中的電荷是如何累積的?理論之一主張,由於地球高空對地表存在約30萬伏特的高壓(電離層帶正電,地表帶負電),雷雨雲中較重而下降的冰雹與較輕而上升的小冰晶,都會受電離層的影響,極化成上負下正的電偶(見右圖)。在對流過程中小冰晶與冰雹相碰撞時,小冰晶上端的負電荷會與冰雹下端的部份正電荷中和,成為只帶正電的小冰晶,繼續往上升,而帶負電的冰雹繼續往下掉。最後,在雲頂聚集了正電荷,雲的下端聚集較多負電荷;此時,雲下端的地表也會因感應而帶正電荷(見下圖)。

 

 

 

雷雨雲電荷產生示意圖:(1)雲粒子相互碰撞,因而小冰晶帶正電,冰雹帶負電;(2)輕的小冰晶往上升,重的冰雹則向下掉;(3) 最後雲頂聚集正電荷,雲底聚集較多負電荷,地表也因而感應成帶正電。(電腦繪圖:姚裕評)

 由於夾在雲層和地表之間的空氣導電性極差,兩者之間的正負電荷無法立刻中和,但是當雲層和地表的電位差持續增加到了臨界點,雲地間的空氣就會被游離而發生閃電。

向下放電,再往上回擊

 閃電發生的形式有很多種,一般較常見的閃電是雲對地閃電,其他還有雲中閃電、雲間閃電以及通常發生在雲頂的雲對周圍空氣的放電現象。閃電發生的過程非常短暫卻十分複雜,目前科學家比較了解雲對地的閃電。雲對地閃電是先由一個先遣放電過程(pre-discharge)引發(見動畫),透過光度微弱的帶電空氣做「先導」,稱為「先導閃擊」(leader stroke),由於它是一個個階段的前進,這個過程稱之為「階梯先導」或是「步進導閃」(stepped leader),每個階段的閃擊約長50公尺,時間間隔約為50微秒。階梯先導的平均速率約為1.5×105公尺/秒,是光速的1/2000。

 階梯先導是一條游離通道,形成原因是雲層底部的負電荷與地表所帶的正電荷構成一電場,該電場從雲層底部逐漸往下游離空氣,使中性空氣分子解離為正離子和負離子,最後形成一條通道,而在階梯先導接近地表,與自地表形成的向上先導會合的那一剎那,地表累積的正電荷就沿著這條通路向上,形成回擊電流,串連整個閃擊。回擊的平均速率約為光速的1/3~1/10,其電流強度可達上萬安培,釋出的巨大能量可使內部溫度高達30000℃,遠高於太陽表面的6000℃,因而可加熱周遭的空氣產生強光與震波,於是就可以見到閃光與聽到雷聲。一個前導閃擊加上一個回擊可視為一個「雷擊」(a stroke),通常三、四個雷擊會組合成一個「閃光」(flash),而多個閃光則組成一個「閃電」。

階梯先導從雲端向下游離空氣,當前導接近地表那一剎那,與從地表形成的向上前導會合,一道回擊的電流就沿著這條通路向上傳遞,並出現閃光。我們所見的閃電是由多個閃光組成。(動畫製作:姚裕評)

 閃電的巨大能量雖然對大自然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有時引發森林火災、有時破壞人類建設,但有時也會對自然環境有所貢獻。可惜的是,目前人類的科技還無法有效控制閃電的發生與否,也因此,如何避免遭受「天打雷劈」就成了人們關心的重點,下一篇我們將介紹避免雷擊與降低雷擊危害的方法,讓大家曉得這些方法的原理與應用。